• 索 引 号:002943395/2021-42711
  • 文件编号:海政办发〔2021〕53号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 主题分类:区府办文件
  • 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1-12-31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有效性:有效
  • 政策原文:
  • 政策解读:
m88明升体育网址-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明升ms88注册 印发海曙区重大项目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1-25 15:53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海曙区重大项目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海曙区重大项目建设“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海曙在宁波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进程中争当排头兵,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根据《海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围绕海曙着力打造“城市门户品质区、未来产业引领区、千年甬城核心区、整体智治先行地,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总目标,以卓越视野、卓越追求、卓越风采,统筹谋划重大平台、重要功能板块、重大建设项目,创造卓越成就。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投资额实现倍增,有力推动海曙产业结构优化、城乡风貌提升和区域均衡发展,为“十四五”时期海曙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规划是全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对规划期内全区经济社会重大建设项目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编制和实施全区重大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和制定重大建设项目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海曙区牢牢抓住行政区划调整历史机遇,大力推动融合提升发展,谋划落地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产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举措。全区重大建设项目建设数量、投资规模显著扩大,全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区实施重大项目320个,竣工项目202个,完成投资1361亿元,为海曙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贡献了坚实力量。

  (一)发展成效

  1.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区实施重大工业项目78个,竣工项目55个,完成投资157.7亿元,投产项目拉动企业产值增加共计超290亿元。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专利授权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2016年的4.06倍和2.04倍。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25个,竣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115.6亿元,项目投产后产值共计187.3亿元,带动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629.4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780.53亿元,年均增长5.9%。农业项目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带动城乡融合,基本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工业项目加速转型。高端产业平台布局进一步优化。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智能技术“两院一园”、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项目加快建设,吸引孵化一批优质项目和平台落地海曙。以望春工业园为核心、城镇工业功能区及创新平台棋布的“一区多点”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加速。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年产35000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途众汽贸控股有限公司年产4400万电子元器件项目、年产600万套各类新能源动力系统及相关应用项目、时尚品牌服装生产基地等先后建成投用,黄古林高端凉席制造基地、蓝海检测基地等项目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趋势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项目加速集聚,光通信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尤利卡年产220MW高效PERC电池项目等顺利完工;先锋高分子遮阳面料生产基地、三生生物科技二期、广博新材料年产800吨超细纳米金属粉体材料项目、雅戈尔黄隘研发生产中心等项目持续推进。

  服务业项目加速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平台加快打造。月湖金汇小镇、海蓝宝互联网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加快,真和电子商务总部大楼、丽园商务大厦、新京大厦等商务楼宇陆续建成,富茂大厦、浦发银行大楼等楼宇资源整合项目持续推进。现代商贸规模不断扩大。和义1844、东鼓道、南塘老街等特色商业街区相继建成投用,恒一商业广场、第六空间海曙店、杉井奥特莱斯四期等开业运营,五江口地块、原太平鸟地块等项目持续推进,高标准阶梯式商业集群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天一阁·月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成功,龙观半山伴水度假村、鄞江古镇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文商旅发展实现互促互动。电商强区建设成效显著。全省首个国际贸易发展联盟成功设立,国际邮件互换中心顺利开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二期、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平台顺利建成。

  农业项目加速发展。新业态新主体打造、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三大工程持续助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区六园”建设持续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逐步成型。古林镇“三村三河六基地”项目全面铺开,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建成验收,省超产试验基地全面实现。集士港镇丰圣农庄项目建成投用,蜃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鄞江镇四明山区域产业转型科技示范园区、洞桥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章水镇杖锡樱花种质基地以及龙观乡、章水镇中药材生产园区等项目持续推进。

  2.城乡品质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实施重大城建项目131个,竣工项目83个,完成投资787.5亿元。重大片区建设加快推进,鄞奉路滨江商务居住区基本成形,宜居宜业的配套工程稳步推进;高铁宁波站周边区域枢纽功能进一步凸显,商务办公资源持续提升;姚丰片区居住资源及教育配套日益优化;绿岛、徐家漕等区块更新建设持续推进,有效提高了城市建设品质。

  城区更新提质不断推进。都市建设持续发力,功能片区日益成熟,姚丰片区、鄞奉片区、高塘片区等不断发力。“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日臻完善,姚江东路滨江道路(机场路—姚江府段)建成完工,姚江南岸滨江休闲带(机场路—青林渡路)扎实推进,“市民之江、城市之脉”已初具雏形。城市绿道、姚江、奉化江滨江绿带建成融为一体的宽阔带状绿色廊道,西塘河、南塘河及主干河道两侧建成沿河风光带绿色廊道。历史街区及文保单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强,城隍庙修缮全面开工,月湖西区、南塘河、鼓楼沿、秀水街、尚书街、莲桥街等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改造实现差异化发展。老旧住宅小区环境改造接续奋战,偃月小区、迎凤小区、高塘花园等试点项目竣工验收,后河小区、永寿小区稳步推进,“群雁方阵”成效初显。

  乡镇集聚辐射不断增强。集士港镇、高桥镇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加强,万科印象城、董家桥商业地块、梁祝芦港地块等项目持续推进,城镇功能、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古林镇、洞桥镇、石碶街道融入中心城区步伐不断加快,嘉乐智尚国际服装产业园、洞桥资源循环产业园、黄隘工业地块等项目建设不断开展。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和龙观乡生态优势日益凸显,龙观乡先后获评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三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鄞江镇、横街镇已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创建名单,章水杖锡樱花园、高山农蔬产业园加快建设。活力迸发、各具特色的城镇群日趋成熟。

  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快。“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持续深化,农村交通运输网、环境保洁网和保障服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美丽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累计创建美丽乡村合格村119个,市级示范村10个,省市级示范乡镇3个、省市级风景线3条。村庄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1%。新农村文化建设持续加快,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08家,实现应建村全覆盖。

  3.公共事业进步明显

  教育资源配置日益优化。完善优质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十三五”期间,新改扩建宁波市第二幼儿园五江湾园区等11所幼儿园,完成投资2.2亿元,完成总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新增班额111班,新增学位3330个;新改扩建孙文英小学气象校区、赫威斯学校等8所学校,完成投资13.59亿元,完成总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新增班额278班,新增学位1.22万个。全区教育质量不断均衡发展,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6.05平方米/人,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6.90平方米/人,均高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指标。

  医疗保障基础日益稳固。区域医疗机构布局逐步优化,市中医院扩建项目、区第二医院一期、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妇幼保健院合建项目顺利竣工投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公共卫生中心、区第二医院二期、区中医医院与气象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建工程等项目按序推进。合作办医、特色办医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威斯妇儿医院、玛丽亚妇产医院等项目完工投用,雅戈尔普济医院工程进展顺利。“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床数1233张,每千人床位数达到7.62张,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得以进一步优化。

  住房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危旧房屋整治和棚户区改造持续加快,通过老旧小区改造,4000余户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古林镇、石碶街道、高塘片区、新典路、解放南路、西湾路、朝阳新村等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改造面积达3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000余户。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西成后孙村民安置房(澄波华庭)、轨道1号线望春站拆迁安置房、望春桥村(望童路以北)村民安置房等安置住房项目建成,姚丰村、段塘村旧村改造安置房项目持续推进,全区新增住房保障家庭近5000户,累计保障家庭超14000户,公租房保障覆盖率达2.46%。

  社会服务事业日益完善。健康养老及社会福利设施不断完善,洞桥镇中心老年乐园、龙观乡老年乐园完工投用,集士港养老地块、区中心福利院、章水镇中心老年乐园等养老福利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中心、一站点、多网点”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得以完善,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养老服务格局加速形成。生活垃圾集中管理和无害化处理能力持续提升,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市厨余垃圾厂、洞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及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按期竣工并进入规范有序化运作,综合利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日渐完善。

  4.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交通体系持续补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基本建成,主体功能投用;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加快谋划。轨道交通建设有力有效,轨道1、2号线有序收尾,4、5、6、8号线海曙段、市域K2线西延及铁路新增三四线工程海曙段持续推进。214省道、荷梁线(一期)、甬梁线、横街至章水公路等项目先后完成,机场路南延、联丰路西延、新典桥、薛家路、鄞奉路等道路项目不断推进,中山路西延、雅戈尔大道及各穿镇联村公路等重要道路节点和干线公路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城市道路约4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84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142公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10公里,打通断头路12条,新增停车位4万个,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开展中心城区城市主干道路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续建完成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及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启动实施解放路、鄞县大道等道路综合整治,城市路网品质提升明显。

  水利网络持续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围绕“五水共治”“治水强基”重要决策部署,重点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高标准、现代化防洪排涝体系日趋建立,姚江、奉化江、鄞江和沿山干河等干流及重要支流堤防整治工程持续推进,海西调蓄系统项目深入谋划。区域排水泄洪能力不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初显成效,五江口闸、风棚碶泵闸等沿江、河闸及强排泵站建成投用。“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8.02亿元,加固堤防41.49公里,建成水闸32座、泵站3座、排涝站1座,“上蓄、中疏、下排、外挡”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河道生态提升、镇域水环境整治及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等工程建设不断开展,每年疏浚河道约40~50公里;完成罗家漕河与梁桥河水系沟通工程及鱼山头新塘河新挖工程,有效改善区内平原河网水动力条件。区域水资源供给稳定性逐渐提升,桃源水厂及出厂管线工程建成,海西自来水厂加速谋划。

  能源供应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建电缆线路242公里,架空线路107公里,坚强智能主网提速建设。主网重大项目攻坚突破,220千伏集星变、110千伏歧阳变、110千伏白岳变、梅粱变-机场变、惠明变-机场变110千伏专线工程等项目建成投运,110千伏薛家变、500千伏明州变扩建等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全区电网运行可靠性大幅提升。配网补强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完成配网工程113项,累计投资超5亿元,区域电网加速融合协调发展,全区48条辐射线路已全部消除,线路联络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龙观乡李岙村建筑一体化发电项目、大路村屋顶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充电基础设施密度持续加大。

  (二)存在问题

  1.产业项目招引有待加强

  目前海曙区仍缺乏示范性、标杆性的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工业方面,“十三五”期间竣工的超10亿元的项目仅有2个,总投资仅40.07亿元,行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较弱;新兴产业领域缺乏平台型企业、旗舰企业以及引领辐射作用强的大投资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虽快,但体量依然较小,其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比重的8.6%,短期内难以对产业高端化形成有效引领。服务业方面,“十三五”期间完工的高端商务楼宇项目仅有5个,总投资仅18.06亿元,且老旧楼宇的更新改造较慢,对大企业、大项目、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存在不足。

  2.民生保障建设存在短板

  教育资源被严重稀释且分布不均,近郊镇街及部分热点学区入学矛盾剧增,乡村地区资源水平远低于城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2%,尚未实现全覆盖;同时,教育品牌亟待进一步彰显,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原有的百年教育老字号、已有的国字号教育品牌,在新时期需要“再出发”。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不足且质量不高,既缺乏区属三甲医院和护理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又存在着基层医疗机构对偏远乡村覆盖不足的问题。此外,公共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短板,且在疾控设备、检测能力等多方面存在不足。

  3.项目要素支撑亟待提升

  目前,规划、土地、资金等仍是制约我区重大项目推进的突出问题。规划方面,“十三五”时期,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尚未融合,存在重大项目由于规划指标覆盖的问题无法顺利推进建设的情况;沿姚江地区发展方向尚未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未审批,项目建设缺乏法定依据,需要经由市政府一事一议程序讨论决定,增加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复杂性。土地方面,建设用地指标对项目建设的制约明显,绕城高速内尚有永久基本农田约28平方公里,导致沿山干河(横街镇-大西坝段)河道整治工程等新增线性工程类项目因耕地占补平衡制约而难以落地。资金方面,为防范地方政府金融风险,政府债务管理日趋规范,无收益或收益难覆盖的政府投资项目无法通过专项债或平台公司发债渠道融资,重大项目特别是难以实现收益的部分重大交通、水利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难以落实,无法支撑该类项目建设实施。

  二、发展形势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造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人类进入到深度信息化的变革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全球产业链呈现内向化、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

  在当前时代形势下,海曙区一方面迎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赋能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面临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挑战。“十四五”时期,亟需在抢抓新兴产业发展窗口机遇期中,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融合,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抓手。

  (二)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城市建设新要求

  当前宁波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海曙建设已进入了追求品质优先的“主战场”,顺应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趋势,不管是城乡路网完善、园林绿化提升、配套设施的完善,还是环境全面整治,都表明城建步伐已变得越来越稳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不仅要求尽快治理城市病,还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区域发展,并对多样化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重大项目建设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三)民生福祉新水平发展目标带来新使命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包括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海曙发展需要以提高质量为方向、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巩固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高品质生活的服务供给,切实提升居民对“幸福宜居”的感受度。重大项目建设是打造幸福美好的精致精品城区的有力举措。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区,深化“十大系列”,实施“沿江、沿路、沿山”三沿开发,“创新、创意、创质”三创驱动,“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化互融,以优空间、强功能、扬优势、补短板为主方向,以“一心两城四片”为主战场,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不断提高投资效率,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释放激发市场活力,以高质量投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海曙打响“海曙创造、海曙美好、海曙品质”三大品牌,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空间与强功能相结合。按照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产城融合发展的原则,贯彻落实“东优化、中聚合、西提升”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投资的领域、方向和布局,加强重大项目支撑重大片区建设力度,促进全域协调发展。围绕枢纽门户、科创平台、产业园区等重大功能区块,谋划实施一批具有支撑性、竞争力的“大好高”项目,并注重与中央、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无缝衔接。

  坚持扬优势与补短板相结合。立足时代使命、发展大势、区情实际,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找准薄弱环节、薄弱领域补短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招引优质项目,加大对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等投资力度,加快培育新优势新动能,保障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城区竞争力。

  坚持促改革和激活力相结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管理与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努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既要统筹产业发展,又要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推动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主体建设格局。

  (三)建设目标

  “十四五”期间,分类精准推进300余个重大建设项目谋划建设,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3000亿元以上,形成全区重大项目“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格局,以建设四明山环线公路、G228国道海曙段与沿山干河、海曙中学、大学迁建工程、海曙区人民医院、区中心福利院、水利博物馆、文化综合体、区中心粮库、未来社区等一批标志性引领工程为重点,努力促进投资动力转换、投资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使重大建设项目成为海曙促发展、提能级、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带动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投资额实现倍增,有力推动海曙产业结构优化、城乡风貌提升和区域均衡发展。

  1.城区国际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空港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好姚江新城、空铁新城等重大片区,推进三市里、五江口等国际化商业中心建设,建成一批高品质学校、文体设施,推动城区国际化水平跃上新台阶。

  2.经济发展质效取得明显提升。大力推进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围绕高铁宁波站、丁家等区域进一步强化产业布局,引进、集聚、孵化一批高端优势产业项目,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成果凸显,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基本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建成未来产业引领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

  3.综合交通网络更加通达便捷。铁路枢纽布局进一步优化,市域轨道交通高效推进,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扩容提升和功能配套项目积极推进,力争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000万人次/年,基本建成以“一港两站”(空港、宁波南站、宁波西站)为依托,以高速路网为支撑,以“四横三纵两联”的快速路网为主骨架,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宁波西综合交通枢纽。

  4.全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解决重点地区防洪排涝突出问题,强化河湖水生态修复,提高区域供排水能力。完善综合电网体系,新增重点区域110千伏输变电。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以四明山生态保育区为生态基底,以横街、古林、奉化江三大郊野公园建设为联结,以姚江、奉化江“两江”以及西塘河、中塘河、南塘河“三塘河”为脉络的绿色生态格局基本建成。

  5.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均衡优质。城市有机更新、新城建设协同推进,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综合体、精品村、示范镇、示范带,城区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为主体,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均衡优质,共同富裕的区域协同格局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汇总表(单位:个、亿元)


项目类别

小计

产业升级领域

城乡发展领域

公共事业领域

基础设施领域

实施类

项目数

209

63

38

55

53

总投资

3060

517

977

509

1057

“十四五”计划投资

2214

435

679

419

681

预备类

项目数

90

25

28

27

11

总投资

988

238

392

177

181

小计

项目数

299

89

64

84

62

总投资

4019

775

1344

716

1184

“十四五”计划投资

2214

435

679

419

681


项目数

总投资

“十四五”计划投资

区块类项目

24

2954

792

合计

323

6973

3006


  四、空间布局

  按照《海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基于总体空间发展要求与指引,围绕“一心两城四片”区域统筹发展格局,将海曙全域重大建设项目空间布局划分为四大片区,结合全区计划重点开发的三江口、丁家湾、南塘三市、环月湖、未来城、五江口、临空港、智能制造产业园、桃源湾、浙东唐诗之路典范区等十大重点区块建设,片区内依据规划定位与功能集聚特征进一步细分若干重要功能板块,引导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布局。

  (一)中心城区片区

  匠心打造都市核心区,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加快三江口、奉化江西岸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力提高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功能,发挥都市滨水区的生态优势,集聚高端资源;依托高铁宁波站枢纽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推进总部型项目建设,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相得益彰、老城地标和现代都会交织融合的都市核心区。共计划推进重大项目93个,完成“十四五”总投资932亿元。

  1.三江口商贸板块。全力打造三江口“最宁波”商贸核心区,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在东至奉化江、南至长春路、西至萧甬铁路、北至蔡江河,约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加快推进重点区块开发和城中村改造,推动城区与郊区空间耦合,植入新功能,培育新产业,焕发新活力,着力实施宁波星悦中心、交通银行大楼、中医药特色街区、月湖西区二期等商业商务、历史街区改造提升项目,努力提升都市核心功能,打造最具宁波味中心城区。

  2.高铁门户板块。依托高铁宁波站等区位优势条件,聚焦数字经济,积极建设集商业商务及居住休憩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活力门户区。在东至奉化江、西至机场路、南至新典路、北至柳汀街,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南塘三市云谷为核心,构建“两河四街、一轴两片”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高铁宁波站人流、物流、信息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推进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外运新建总部大楼、博洋总部地块等新兴经济领域项目,充分发挥交通和服务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功能。

  3.滨江宜居板块。建设滨水复合活力区。在东至奉化江、西至机场路、南至杭甬高速、北至新典路,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结合滨江景观串联主要道路的绿化廊道,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营造绿色宜居、环境优美、亲切宜人的活力滨江,推进段塘村旧村改造安置房、顺德华庭南侧温州商会大厦、丽园南路九年一贯制学校、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南塘河沿河绿化及配套道路等项目,打造以居住、休闲、商业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功能区。

  (二)姚江南岸片区

  高位规划姚江新城,打造城市副中心。对接宁波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全面启动姚江南岸建设,以五江口为核心,围绕高桥“TOD”都会商圈活力区块建设,联动周边行政村,完善教育医疗、居住配套、商业综合等服务,积极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拓展构筑宁波城市副中心。共计划推进重大项目56个,完成“十四五”总投资330亿元。

  4.五江口板块。加快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的新城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城市打卡地。在东至机场路、西至新园路、南至通途路、北至姚江西路,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挥海曙西片区联结城市中心的纽带和重要节点的作用,集聚文化教育、高端居住、商务办公等城市功能,配套建设高品质、高能级、优品牌的星级酒店、公共教育和文化设施,积极探索整体发展创新模式,整体规划、统一布局,建设高品质商务区与都市新型社区。

  5.高桥“TOD”板块。集中建设高效集约的城西“TOD”开发示范区。作为姚江两岸的重要先行发展地段,在东至机场路、西至大西坝路、南至中山西路、北至通途西路,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按照地铁枢纽站“TOD”开发理念,充分发挥中山路发展轴线、轨道1号线和西塘河沿线的区位优势,建设交通便捷、土地利用高效、功能混合的综合板块,助力城西城市品质建设,加强姚江南岸建设开发能级。

  (三)临空片区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贯彻实施中崛起战略,依托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人口、空间三大结构调整,打通“人-城-产”的有机循环,建设功能复合的城市发展平台,构建产城融合生态,打造成为宁波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及宁波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平台。共计划推进重大项目153个,完成“十四五”总投资1635亿元。

  6.栎社枢纽板块。大力打造交通运输高效、贸易平台丰富、总部企业集聚的国际开放枢纽。在东至甬临线、西南至横古线、北至鄞州大道,约28平方公里范围内,加快机场四期建设,谋划推进宁波铁路西站项目,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空铁联运综合运输体系,促进高端商务、先进制造业、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临空指向性产业,积极拓展与东航、春秋航空、长龙航空的战略合作,前瞻布局顺应未来产业方向的临空关联产业。

  7.丁家时尚板块。建设发展为长三角企业总部集聚区。在东至奉化江、西至机场路、南至鄞县大道、北至杭甬高速,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着力加速产业转换,深化地块统筹发展,以丁家地块为核心,突出城市风貌的现代化、时尚化特质,建设一批高品质的“5A”“6A”楼宇,大力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或职能型总部,打造长三角南翼总部经济承载区。

  8.都市休闲板块。发展为滨水复合活力街区。在东至奉化江、西至机场路、南至鄞州大道、北至鄞县大道,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充分利用轨道、奉化江、机场的优势,推进U型都市工业产业园、雅戈尔中学扩建工程等项目,优化用地布局,集约高效土地利用,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努力打造成为未来滨江时尚区块和具有现代活力的滨江休闲线。

  9.集士港星城板块。打造海曙中部活力聚核、未来城市科创城。在东至秋实路、西至广泽路、南至规划鄞县大道、北至汇士路,约13平方公里范围内,谋划推进设计产业园建设,推进高端水泵、磁性材料等高端新型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普济医院、商业医养地块、古林职业高级中学迁建、集士港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俞家地块、万众村地块等项目,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打造中部宜居宜业魅力区。

  10.望春产城板块。努力打造产业高端、绿色生态的都市工业园区。在东至阳光路、西至秋实路、南至规划鄞县大道、北至杭甬高速,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以望春工业园为主平台,聚焦智能终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军民融合、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等细分行业,积极培育临空智造、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重点推进国际邮件互换中心、三生生物科技二期等项目,谋划智能制造产业园、金属掩膜板研发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

  11.洞桥智造板块。建设集生产、研发、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临空智能制造小镇。在东至宁波绕城高速、西至秋实南路、南至荷梁线、北至新河,约8平方公里范围内,联动石碶街道,高起点打造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电子、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快智能技术人才集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南塘河和鄞江河城市绿廊,实施鄞江堤防建设,建设成为多元化宜业宜居滨水区。

  12.布政临空板块。作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在东至机场路、西至阳光路、南至规划鄞州大道、北至杭甬高速,约10平方公里范围内,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高端装备、金融商贸服务,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配套居住等功能,建设融合产业、商贸、居住功能的复合型新兴都市片区,重点推进智能刹车系统50万只电机总成、村级工业厂房提升改造等项目。

  (四)四明山片区

  依托四明山生态优势,建设诗画浙江典范区。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保护和利用为主线,强化绿色发展导向,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创建浙江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区、“两山理论”实践区,促进绿色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特色产业,推动高山农业转型提质,着力打造“城市绿客厅”和“都市后花园”。共计划推进重大项目21个,完成十四五总投资109亿元。

  13.四明农旅板块。板块涵盖四明山农旅发展集聚空间,以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典范区为目标,持续推进G228新建工程、四明山环线公路、荷梁线改造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以鄞江古镇、贝母产业基地、龙观旅游度假区、上化山景区开发项目等为着力点,提升四明山地区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功能,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五、八大工程

  根据建设内容与实施成效,将300余个重大建设项目细分为八大工程,在工业、商业、农旅、交通、水利能源、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环境更新等领域引领全区高质量建设。

  (一)工业能级提升工程

  主动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建设,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大力推进汽车装备智造产业园、洞桥智能装备小微园等产业园区型项目,着力打造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十四五”期间,工程计划推进重大项目50个,总投资共计388.6亿元。

  ——数字经济。深入推进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智能技术“两院一园”、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四大研究院”创新策源和带动作用,努力引进、孵化一批高端优势产业项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等产业,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小微园区、蓝海检测基地等项目。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为方向,培育发展智慧产业。

  ——新材料。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磁性材料等,开展高性能金属材料及相关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推进广博新材料年产800吨超细纳米金属粉体材料项目、年产10亿瓦时锂电池项目、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生产线等项目。

  ——高端装备。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智能电气与关键基础件,布局发展现代交通装备等,引进高端制造业。推进汽车装备小微园区、航天航空高端制造、年产500万台电子刹车零部件等项目。

  ——生物医药。以强化创新、促进转化为重点,着力发展高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和营养保健等,布局发展生物技术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和智慧医疗服务。推进三生生物科技二期、拉堡生物科技产业园等项目。

  ——传统工业。以创新为基本驱动力,以适应竞争环境、提升经济附加值水平、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核心,加快推动纺织服装、汽配五金等传统工业向高端化、品质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临江工业小微企业园、望春工业园区新能源刹车零部件项目、装配式建筑机电现代园等项目。

  (二)现代服务业提质工程

  着力挖掘高端服务业发展潜力,推动服务业业态模式创新,进一步增强商贸业发展优势,培育做强服务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着力壮大总部经济规模,推进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工程计划推进重大项目46个,总投资共计822.6亿元。

  ——商业贸易:强力推进重大商业贸易项目建设,提升全省城镇商业形象,推动现代商贸在模式、技术、业态等方面的创新升级,进一步促进消费、带动区域发展。加快推进五江口地块、原太平鸟地块、宁波星悦中心等商业综合体项目,提升传统商业中心、商业地块辐射能级。围绕都市核心片区、临空发展片区两大片区建设,加快建设三江口“最宁波”商圈,谋划建设空港国际商圈,加快形成三市里商圈、丁家商圈、五江口商圈、高桥“TOD”都会商圈、奥特莱斯商圈等区级特色商圈。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建设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完善古林、洞桥、鄞江等地商业设施布局。

  ——商务办公: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培育、引进和集聚,着力提升商务办公项目招引及去化等工作水平,努力落地一批产业带动强、投资额度大、产出规模高的总部项目。重点实施顺德华庭南侧温州商会大厦、浦发银行分行大楼、鄞奉地块总部大楼、蔡江河地块总部大楼等项目。

  ——供应链: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以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会展经济、智慧物流等元素的深度融合为路径,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以重大供应链项目助力区域智慧供应链体系形成。着力推进国际邮件互换中心、中外运新建总部大楼、顺丰华东创新产业总部基地等项目。

  (三)农旅品质打造工程

  深化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粮食功能生产区建设,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聚焦优势资源领域,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十四五”期间,工程计划推进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共计70.5亿元。

  ——做强都市农业,聚集智力创新要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关键领域发力,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平台;同时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挖掘、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农业旅游休闲项目。推进山区半山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江南农旅乐园、贝母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彰显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弘扬浙东文化、藏书文化、水利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内涵,深化“千年海曙”区域形象,打造不同类别的精品文化旅游专线,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旅游传统业态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重点实施天一阁扩建、中医药特色街区、半山伴水度假村、鄞江古镇、上化山景区等项目。

  (四)交通路网优化工程

  围绕城市门户品质区定位,全力配合宁波市提升枢纽城市地位,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机场枢纽以及轨道建设,加快构建“空铁一体”的宁波西综合交通枢纽,优化交通路网体系,科学统筹道路建设计划,重点加大路网项目建设力度,推进主干道和重要地块内配套道路建设,着力保障外联内通、区块畅通。“十四五”期间,工程计划推进重大项目45个,总投资共计2074亿元。

  ——机场。配合宁波市建设全国重要干线机场,全力建设临空经济区各项设施,重点实施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大力推动T3国际国内航站楼和配套机坪、站前交通系统,扩建国内国际货站等项目。

  ——铁路及轨道。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高效推进铁路及轨道交通建设。全力配合宁波市提升铁路枢纽城市地位,重点推进宁波西枢纽总体设计,积极配合做好甬金铁路、沪嘉甬铁路、甬舟铁路和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8号线新建及1号线西延工程等项目建设,配合做好轨道9号线、11号线和12号线线位研究。

  ——城乡路网体系。结合海曙“一心两城四片”总体布局,围绕“打造1个体系、1个环线,建设8大通道,实施15250工程”路网建设要求,“十四五”期间着力推进国、省道联通建设,完善城市快速路网及骨架道路,打造海曙区“四横三纵两联”快速路网布局。重点推进杭甬高速新增集士港互通等项目规划建设,加快通途路快速化改造、鄞州大道新改建、薛家南路、秋实路、望童路、四明路等道路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四明山环线公路、规划G228国道新建工程、S309省道改造提升等公路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配套道路加密、提升和改善工程,推进段塘东路、翠柏路、集古路等城市道路项目,加速实现城乡道路网络化,“城区”形成“十一横十一纵”主干路网布局,“山区”形成“1+4+6”主干路网格局。

  (五)水电设施升级工程

  增加水利供给保障能力,优化供排水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综合电网体系,全面建成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水利能源系统。“十四五”期间,工程计划推进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共计273.1亿元。

  ——水利。围绕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五位一体”水利现代化发展格局,持续完善水利设施网络建设,加强水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升挖掘区内水文化内容,提升水利监管服务水平。加快防洪减灾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鄞江堤防整治工程、“两横两纵”排水系统、风棚碶闸泵配套河道整治工程、沿江泵站群工程、山区小流域整治工程、奉化江南排象山港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宁波市区清水环通一期工程、农村河道生态提升工程、塘堰河拓宽工程等建设。

  ——能源。保障能源供应体系,完善综合电网体系,加快配电网建设,推进丽园110千伏输变电、古林110千伏输变电、宁峰110千伏输变电、龙观110千伏输变电、薛家110千伏输变电、梁祝110千伏输变电、马园110千伏变电站等工程,全面建成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坚强主网。

  (六)公共服务提质工程

  大力推进科教文卫事业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十四五”期间,工程计划推进重大项目57个,总投资共计306.7亿元。

  ——教育设施。以城乡居民学有优教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扩增教育设施资源,优化农村教育设施布局,缩小城乡差距,新建、改扩建、有偿置换相结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推进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丽园南路学校、集士港九年一贯制学校、洞桥镇初级中学、高桥实验小学、新芝小学、古林镇实验小学(扩建)等项目,谋划新建普高、古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及桃源湾高校等项目。

  ——医疗卫生设施。坚持健康需求导向,统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强化医疗健康集团建设,完善专科医疗资源,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快实施区第二医院二期、普济医院、横街镇卫生院、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林镇卫生院(扩建)等项目,谋划推进海曙综合性三甲医院、区级护理院新建、新洞桥镇卫生院等项目。加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区公共卫生中心业务用房新建等项目建设,全面优化区域卫生应急救治体系。

  ——文体设施。利用城市公园、市民广场和农村文化礼堂等空间,开展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扎实推进宁波盆景园、洞桥镇文化广场等项目,谋划市体育公园、区全民健身中心、文化综合体、水利博物馆等项目。

  ——社会福利设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公共社会福利设施供应能力,支持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发展,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区中心福利院、商业医养地块、区殡仪馆等项目。

  ——公共管理设施。保障重要公共管理设施的基础办公环境需求,实施区委党校、社会矛盾纠纷调化解中心、巡特警大队、区中心粮库等项目。

  (七)住房安居保障工程

  优化新承载,提高住房保障普惠度,建立“保障与市场、租购并举”的供应体系,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以及新市民住房问题,谋划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实现“市场稳定、住有所居”。“十四五”期间,工程计划推进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共计1736亿元。

  ——保障性住房。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持续推进段塘村、姚丰村、通途路南侧、信谊小学东侧、横港二期、高桥镇重点工程拆迁安置等安置房项目,努力提高住房保障普惠度。

  ——商品房。加快鄞奉片区、高塘片区、高峰片区、集市港宜居区及梁祝、芦港片区等区块居住地块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

  ——新村。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建设美丽乡村示范镇、示范村、风景线,打造多样化美丽城镇样板乡镇。加快实施石碶村、雅渡村、元禾村、包家村、陈横楼、布政村、宋严王村等新村建设项目。

  (八)城乡环境更新工程

  以建设城市门户品质区为目标,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特色街区、综合环境提升、生态治理为亮点,深入挖掘区域人文、自然资源,塑造具有传统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特色风貌,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格调。“十四五”期间,工程计划推进重大项目16个,总投资共计1301.2亿元。

  ——老旧小区。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城市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加强小区周边康体、文化、养老、抚幼、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配套,提升街区整体风貌。力争在2025年前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覆盖9个街道4个镇乡,183个小区。

  ——棚户区。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项目清零,并做好已拆迁土地的收储入库,确保土地及时出让,保障棚户区改造项目良性循环,努力发挥棚改对城市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

  ——城中村。加快城中村拆迁和老旧工业腾退,有序推进改造区域的房屋征收、拆迁安置、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工作。完成环城南路西延工程两侧以及新建轨道线网沿线周边房屋征收拆迁工作,围绕机场大道和西塘河进行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至2025年,全面完成市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任务,规划期内基本完成姚江南岸片区、奉化江西岸片区等七大重点改造区域的32个城中村改造任务。

  ——未来社区。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促进社会进步。

  ——特色街区。充分发挥海曙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化资源保护理念,扩大文化品牌利用方式,推动南塘老街争创国家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重点推进城隍庙、1844、和义大道等步行街区提档升级,积极推进鼓楼沿、秀水街、郁家巷、伏跗室永寿街、郡庙天封塔等特色历史街区项目建设,结合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建设一批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数字引领的高品质步行街。

  ——环境整治。深入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升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围绕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风险防控和能力建设等四个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推进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沿山干河(横街镇-大西坝河)河道整治工程、南塘河沿河绿化及配套道路工程、章水全域治理工程、农村河道生态提升工程等项目。

  ——生态涵养。加快推进四明山生态屏障建设,实施区域生态修复项目,构建生态保护网络体系。推进洞桥垃圾焚烧发电、山银岙采石场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山下庄村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统一思想、提高站位,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分工,深化区领导联系服务、全区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协调例会、重大项目联席会议等协调推进机制,定期交流经验、研判形势、部署工作,做到高位推动、实时跟进、积极联动,并对议定事项明确时限要求,以机制优化进一步推动信息互联、资源共享、职能互补的实现。进一步优化对区块类、板块型项目整体谋划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专业化、精准化的项目谋划推进专班,对规划实施动态管理,视项目成熟程度,安排列入实际年度计划和投资。

  (二)强化资金支持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项目建设创新合作方式,努力盘活建设主体存量资产,深入研究PPP模式、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新型投融资及合作建设机制,促进重大建设项目有效实施。在积极对上争取专项债等资金要素的同时,统筹利用政府投资项目前期专项资金等区级经费,努力提升资金滚动使用效率,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三)保障要素需求

  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接,优先安排并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开展详细规划编制,形成项目建设“一张蓝图”统一统筹。综合协调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为空间资源配置和建设项目实施提供更规范、更系统、更高效的服务。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挖潜力度,构建重大项目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

  (四)严格监督考核

  深入推广重大项目智慧监管平台,推动项目监督数字化、标准化、及时化、高效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重大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完善项目进度动态跟踪和督查机制,将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纳入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中,并定期开展督查通报,及时宣传经验成果,努力形成重大项目建设比学赶超、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解读:解读《海曙区重大项目建设“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