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2943395/2021-42712
  • 文件编号:海政办发〔2021〕56号
  • 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
  • 主题分类:区府办文件
  • 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1-12-31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有效性:有效
  • 政策原文:
  • 政策解读:
m88明升体育网址-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明升ms88注册 印发海曙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1-26 15:03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海曙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海曙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新时代新起点

  (一)现状基础

  全区有中小学62所,其中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小学39所,在校生数7997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数106人;幼儿园13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7所,在园幼儿数33282人。直属单位5个,教辅室9个,成人学校9个。全区学校教职员工9626名,其中事业编制教师4915名,省特级教师11名、正高级教师8名、市名教师30名、市学科骨干教师50名、市名(骨干)校长17名、市甬派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9名、市名(骨干)班主任6名,9名教师入选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一、二、三层次培养人选。

  “十三五”期间,通过城乡一体化布局、集团联盟办学、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学区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实力、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8.4%。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1.9%,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7%。基础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学前三年儿童净入园率达到9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义务段公办学校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100%,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成果显著,全区已建成同步课堂教室74个、数字化实验室7个、市精准教学实验培育学校3所、创新实验室47个。教育竞争力不断提升,被誉为“中国样本”的特殊教育、社区教育“海曙模式”影响力不断扩大,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区域经验向全国、全省推广。相继获评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课改实验区、全国新样态学校实验区、全国未来学校实验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省首批学习型城市、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区、省STEM教育项目试点区、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

  (二)未来挑战

  1.教育均衡发展亟需进一步加大投入。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农村标准化学校比例97.4%,农村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覆盖率58.8%,远低于城区,海曙教育软硬件指标有所下降,滞后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要求。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较低,心理健康、艺术等学科专任教师及校医配备不足,农村优秀师资较为缺乏。师资的合理流动有待完善,在岗非编教师收入有待增加。引进优秀教师的机制创新不足,教师队伍的活力有待提升。

  2.教育融合发展亟需进一步盘活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近郊镇街及部分热点学区入学矛盾增加,教育供给失衡,导致新的“不标准化”学校产生,多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指标下降。城乡学校办学硬件配置不均,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生均体育运动场馆、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学校规模等存在较大差异。城乡教育观念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内缺乏良性的竞争态势,原有的学区协作、集团联盟、结对帮扶等办学举措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发挥作用。

  3.教育优质发展亟需进一步彰显品牌。海曙教育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诉求,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教育新需求对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新型学习方式和教育治理观有待深化,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能力有待加强。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擦亮老品牌、打造新品牌迫在眉睫。原有的百年教育老字号,已有的国字号教育品牌,在新时期需要“再出发”。已具雏形的新品牌需要盘点、梳理、塑造,扩大社会影响力。构建各类教育齐头并进的品牌化发展格局,打造“学在海曙”的教育名片。

  二、新时代新征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让教育成就每一位孩子的未来。以“持续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为指向,以“推进优质均衡、建设教育现代化”为抓手,以“促进城乡教育融通发展”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专曙优学”名片,为打响“海曙创造、海曙美好、海曙品质”三大品牌,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贡献教育力量。

  (二)发展目标

  健全职责明确、高效运行的城乡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双减”政策,丰富教育供给,优化教育治理,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营造充满活力、和谐共融的未来教育生态,形成优质均衡、多元开放的未来教育格局。提炼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的“海曙经验”,书写义务教育品质提升的“海曙范例”,打造终身教育城乡一体的“海曙模式”,贡献融合教育全域覆盖的“海曙样本”。到2025年,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内一流教育强区,申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成全国“未来学校”先行实验区。到2035年,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内一流教育强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教育现代化区,形成具有海曙辨识度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

  (三)发展指标

  海曙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2025年

目标值

优先

发展

财政

投入

1.教育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逐年递增

2.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

≥12%

3.生均公用经费

幼儿园

1800元

小学

1800元

初中

2100元

4.在编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在对公务员普遍发放奖励性补贴时,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

达到

5.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达到

师资

保障

6.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

幼儿教师本科率

60%

小学教师本科率

90%

初中教师研究生率

8%

7.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持证率

90%

8.每百名学生拥有音体美艺教师达0.9人以上学校比例

100%

资源

保障

9.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标

小学

3500元

初中

4300元

10.每百名学生拥有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的数量

2

11.智慧校园建成率

80%

育人

为本

素质

教育

12.拥有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及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达到

1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

100%

14.义务段拓展性课程课时小学达到10%,中学达到20%

100%

交流

合作

15.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学校比例

40%

16.建设千校结好特色品牌项目的学校比例

15%

促进

公平

基础

教育

均衡

发展

17.所有小学办学条件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0.3

18.所有初中办学条件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0.25

19.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参加交流的校长、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教师的比例

30%

20.骨干教师占总交流教师的比例

30%

21.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

98%

各类

教育

协调

发展

22.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93%

23.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80%

24.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100%

25.市级以上示范性资源教室(特教)

15个

26.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90%

义务段

100%

27.常住老龄人口中享受老年教育人口覆盖面

65%

教育

质量

教育

发展

水平

28.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义务教育学校占比

80%

29.教师队伍“区管校聘”覆盖面

100%

30.义务教育段每百名学生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数

小学

4

初中

6

学生

发展

31.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小学

98%

初中

98%

32.中小学生近视率防控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

小学

达到

初中

达到

33.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质量监测累计合格率

小学

97%

初中

97%

社会

认可

教育

满意

34.社会公众(含师生、家长、社会代表等)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85%


  三、新时代新任务

  (一)教育供给:优化资源配置

  1.调整布局结构。紧紧围绕“一心两城四片”的区域统筹发展格局,构建“一域三核四片”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全域布局思路,形成“城区教育中心、高桥教育副中心、集士港教育副中心”布局。紧盯主城、姚江、临空、四明山4个片区,按照“区块开发,学校先布”的原则,提前谋划、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到2025年,计划建设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初中5所、小学8所、幼儿园22所(其中房地产开发小区配套16所)。

  2.提升育人实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校校亮牌、管理亮质。贯彻《明升ms88注册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继续推进“师德师风负面清单”行动,宣传优秀师德楷模。完善教师梯级成长体系,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引领作用。到2025年,区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班主任)达到500名,市级及以上名(骨干)校(园)长达到20名。

  3.升级装备配置。依据《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全面排摸全区各学校(园)办学条件,实施硬件升级计划。重点加强书香校园、拓展性课程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建设。加强与国内知名大企业合作,实施数智融合工程,为“5G+教育”项目提供硬件支持。到2025年,全区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达到市平均值,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覆盖率达到90%,智慧校园建成率达到80%,建成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建立区域化校园智能安防体系,全面提高“人防、技防、物防”水平,将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网织“密”、织“牢”,打造面向未来的“全域、全时、全程、全员”智安校园。

  (二)教育治理:提升服务水平

  1.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在财政投入、人事管理、评价制度等方面探索标准一致、区域统筹、分片管理的新机制。推进“区管校聘”和教师交流工作,探索教职工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转变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在岗非编教师保障机制。到2025年,建成区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完善城乡一体化教育管理机制。

  2.推进现代学校建设。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按照《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相关要求,坚持质量原则,严格对标对表,制定创建目标和路径图,分类指导,组织各类学校开展创建工作。到2025年,全区创建省现代化学校(园)数全市领先。

  3.改革教育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国有投资公司参与教育投入新机制,组建教育集团子公司。教育集团子公司与区教育局紧密合作,按照“试点先行、扩面推进”的要求,加快促进区域教育的多元化提升发展。教育集团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打包开发建设教育产业区块,提升投融资能力,做大做强资本规模,实施相关学校、幼儿园建设,后续负责这些校(园)的资产运行管理;作为合作主体,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高端教育品牌,举办民办学校、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承接全区公办幼儿园非编教师人事代理,逐步提高幼儿园非编教师收入待遇。到2025年,投建初中1所、非小区配套幼儿园2所,合作举办高端幼儿园1所。

  4.提高依法治教能力。切实增强学校规范办学意识,进一步完善学校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着力推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严从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密构建监督网络,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常态化推进内部审计。进一步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长效管理,围绕培训内容、经营行为、收费管理、安全问题等监管事项,积极推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甬信培”监管服务平台的省级试点项目,全面构建教育局、机构、家长三方共同参与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提升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效能。

  (三)教育发展:完善城乡融通

  1.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切实改善中小规模幼儿园办学条件。提高学前教育保教人员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实施海曙区第四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到2025年,申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3%,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100%,提炼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的“海曙经验”。

  2.加快义务教育品质提升。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完善集团联盟、圈层共进、片区共享机制,实现名校资源扩容增量。建立以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段“品质教育”指标体系,实施年度监测督导报告制度。落实《明升ms88注册 加强初中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实施初中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和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在城区中的领先地位。到2025年,申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书写义务教育品质提升的“海曙范例”。

  3.实现特殊教育高位发展。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前教学点建设,架构特殊教育职高就业与实习平台,不断创新医教结合模式,建立特殊教育医教协同保障机制,加强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优化区支持性指导中心功能,提升巡回指导质量。加强资源教室与“卫星班”建设。到2025年,建成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创建3个以上“卫星班”、2个以上市级学前融合教育示范点、15个省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贡献融合教育全域覆盖的“海曙样本”。

  4.健全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坚持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由社区学院、乡镇成人学校、村(社区)级教学点组成的三级网络。培育一批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新项目。加快终身教育数字化建设,提升终身学习平台服务能力。老年教育向文化礼堂、居家养老中心等延伸。到2025年,常住老龄人口中享受老年教育人口覆盖面超过65%,打造终身教育城乡一体的“海曙模式”。

  (四)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四知”宁波精神。以品格教育为核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五育培元”工程,充分发挥地域特色文化综合育人功能。到2025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共同体特色,区域体艺教育特色鲜明,劳动教育品牌亮显,建立区级心理辅导中心。

  2.深化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以“适合学生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课程规划,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推进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加强基础性课程校本化、拓展性课程精品化。深入推进“三动课堂”教学研究,制定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教学模式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月湖之约”教研品牌。到2025年,形成区域内14个特色课程群,汇编《主动·互动·灵动—海曙品质教育十年探索》,评选十大课改样板校(园)。

  3.改进教育评价。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科学有效,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定《海曙区“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项目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系统推进“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工作。落实“阳光六色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成果提炼、推广工作。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到2025年,建立区域特点的增值评价模型与数据处理系统,提炼各学校增值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形成年度区域各学段教育质量反馈机制。

  4.建设教育智库。成立浙东未来教育研究院,通过组建学校发展、教师教育等研究中心,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行政决策、优质学校打造、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整合教育学术委员会、教研、教科、培训、装备、学前教育发展中心的职能和资源,完善协作管理机制,强化智力支持。挖掘、培育、提炼区域教育教学突出成果,到2025年,争创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十四五”区级十大最具影响力科研成果。

  四、新时代新工程

  (一)党建锋领工程

  【项目1】党建联盟。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各方面各环节。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总抓手,加强城乡党建融合一体化发展,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能力,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从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强化执行、落实责任等入手,全面落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学校党建创新,构筑“党建联盟+党建示范点+党建项目”一校一品全域党建品牌矩阵,推进党建与教育质量双提升、双推进。

  【项目2】清廉学校。深化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完善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的办学治校制度体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小微权力清单和办学行为负面清单,完善决策事项监督流程。强化数字赋能,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身份鉴别、智能研判、风险预警等功能,对招生录取等重要领域进行有效监管。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评价办法,健全教师队伍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工作制度机制,严格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纵深推进清廉学校建设,依托教育集团优势,有效融合资源,构建集团化(学区化)清廉共同体,积极打造具有特色和辨识度的清廉学校品牌。

  【项目3】活力工会。继续探索活力工会建设的常规路径与创新举措,通过激发组织生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大项目推动力、提升教师发展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测评约束机制,使之具有“人人参与”的组织创新和“实体服务”的思路创新,不断增强工会“曙之光”品牌的影响力。

  (二)五育培元工程

  【项目4】育德铸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完善“三全育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创新育人理念,变革育人模式,探索实现方式,创造海曙经验。丰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强化各级各类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落实《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实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程提升工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发挥中小学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

  【项目5】启智强基。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强监测和督导,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项目6】健体固本。推进“医教结合”,推动校医配备工作。全面启动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视力健康干预的省级试点项目。制定实施《海曙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三年行动方案》,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推动校园体育运动特色项目开展,建立学生体质状况监测和公布制度。

  【项目7】修艺育美。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配齐艺术专任教师,落实课堂美育的主阵地,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实施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专项督导艺术课程的开设率。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举行“海艺”品牌艺术节展演,推进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积极构建“幼儿园、小学、初中”相衔接的艺术教育平台,打造1所九年一贯制艺术特色学校,将青少年宫打造成为区域内孵育高品质青少年艺术社团的主阵地。探索“地域文化+教育”的艺术教育之路,增强区域艺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8】以劳正心。以“正心立德,具身劳动”作为新时代海曙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设计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的海曙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指导学校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立学生参加家庭劳动、公益服务、社会调查、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方面的评价机制。

  (三)融通共进工程

  【项目9】初中提质。进一步保持城乡初中品牌学校的传统优势,制订“一校一案”的质量冲刺计划,给予质量领跑学校重点的政策支持、激励机制,切实提升海曙初中教育质量的品牌效应。统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安排公办初中与民办薄弱学校结对,开展精准帮扶。完善初中质量管理机制,落实“从起点看发展”要求。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加强与高中特色招生相适应的特长生社团建设。加强初中小学衔接,进一步深化学科对接。到2025年,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质均衡、社会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初中。1/3的初中学校成为省现代化初中。

  【项目10】集团联盟。因校、因地制宜深化集团化办学研究,进一步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放大品牌效应,深入实施名校示范引领工程,持续深化丰富“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结对提升”的“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海曙外国语学校、市实验学校、东恩中学、爱菊艺术学校、海曙中心小学、市实验小学、镇明中心小学、广济中心小学、知名大学附属学校等教育集团。到2025年,实现新建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

  【项目11】圈层共进。按照“志趣相投、同伴互助、灵活机动”的原则,围绕学科教研、教育科研、育人模式等专题,由教研、师训等部门牵头,线上线下结合,分层分类组建,到2022年,每位教师至少融入1个学习圈层。到2025年,建成时时处处人人可学习的、多维度立体化的学习圈层,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教学共同体研修模式。

  (四)品牌彰显工程

  【项目12】党建:海教·HUI客厅。通过实施“笃信好学慧民智”“集思广益汇民意”“不忘初心惠民生”三大行动,将“海教·HUI客厅”打造成一个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的平台;汇集社情民意,推进教育发展的平台;回应群众需求,建设“重要窗口”的平台。持续推进“一校一品”党建品牌项目建设,形成机关、学校、单位一体化的“海教·HUI客厅”。

  【项目13】学前:园本课程群落。继承与弘扬张雪门教育思想,秉承张雪门“行为课程”理念,全域构建思想统一、气质各异的园本课程群落,形成一批以宁波市第一幼儿园“新行为课程”为代表的优质课程。深化区域幼儿园课程改革机制,借力高校及国内外研究机构,推进良好园本教研生态建设。成立张雪门教育思想研究院,打造成为在省内外享有广泛声誉和影响力的学前教育学术高地。

  【项目14】研训:月湖之约。在聚焦课堂教学主题研讨的基础上,将“月湖之约”研训品牌扩大到“教研、师训、教科、装备”四位一体的教育研讨,在“未来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品牌创建、深化课程改革、综合评价改革、“三动课堂”践行、智慧教育推进等重点领域,开展交流、研讨、推广。到2025年,将“月湖之约”打造成以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为指向的深度交流平台和多维度展示平台。

  【项目15】评价:阳光六色花。持续深化“阳光六色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与“个性成长”相结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社区人员参与的三级五类评价共同体。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导向,搭建既有区域共性、又有学校个性的区域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平台,打造秉承“学生立场,发展导向”理念的学生评价改革品牌。

  【项目16】特教:恒爱达敏。探索普特融合的课程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特普职融合、教康整合”的区域现代特殊教育体系。加快全区布点辐射,建立符合特殊教育标准的现代化学校,探索建立镇(乡)教学点或分校;设立特殊教育学前教学点,完善低龄段儿童的教育康复体系;优化区支持性指导中心专职师资配置,提升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架构特殊教育职高实习与就业平台;推进自闭症教康整合研究。提升现代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完善特殊教育的社会保障机制。承办学术峰会,做大做强海曙特殊教育社区融合模式的“中国样本”,擦亮“恒爱达敏”海曙特殊教育品牌。

  【项目17】家教:海贝养正。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发展指导中心作用,健全区域性家庭教育网络,推进家庭教育制度化建设。深入实施家庭教育“海贝计划”,依托“慧智”明家教、“爱馨”入家园、“普惠”联家校、“养正”蕴家风四个子项目,构建“一体四翼”的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积极打造“海贝养正”家庭教育品牌。

  【项目18】研学:山海游学。不断丰富“海之梦”学生社会实践内涵,借助城乡地缘优势,打通四明山与海曙中心城区的空间界限,开发鄞江文化、红色文化、梁祝文化、天一阁文化、月湖文化等多条文旅研学线路,开设一系列的“文化行走”研学课堂。依托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的研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山海游学”文旅融合品牌。

  【项目19】文化:百年华章。盘点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和幼儿园,绘制百年名校(园)文化地标,分期分批创建百年校(园)史馆,新建海曙百年名校(园)电子博物馆,编撰《百年华章·海曙名校》系列丛书,展现海曙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激励师生知史爱校,培育爱乡爱国情怀。

  (五)强师铸魂工程

  【项目20】领军队伍“曙霞计划”。从区教坛新秀中选拔50名优秀教师、区级名优教师进入“曙霞计划”,构建“6+X”能力提升体系,按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名优教师的素养提升。开展“名师骨干拔节扬帆”“甬城教育名家领军”计划,到2025年,新增区名优教师200名,市名优教师30名。完善后备干部梯队建设和城乡校(园)级干部的融通交流制度。改革“选、训、管、用”环节,加速培育一批校(园)长后备干部力量,优化校(园)级领导结构。到2025年,新增区名校(园)长10名、市名(骨干)校(园)长10名。

  【项目21】班主任“曙润计划”。指导学校制订班主任素养提升“曙润计划”,在全区选拔10%的班主任进入区级“曙润计划”,推进“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梯队培养。构建“理念-实践-理论”班主任培训学习模式,通过名校参访、跟岗研修等“做中学”的方式,聚焦解决未来人才成长的关键问题,润泽惠及每一位海曙学子。到2025年,新增区名优班主任50名、市名优班主任10名。

  【项目22】青年教师“曙光计划”。制订《海曙区青年教师“曙光计划”行动方案》,深入实施“新锐教师夯基启航”工程,对全区九年教龄以下的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分学段、分教龄段开展“入职-入格-升格”素养提升行动。由学校与教研室协同,围绕师德修养、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开展学赛训一体化培训。培养一支理念先进、视野广阔、德才兼备的未来教师队伍。

  【项目23】英才教师“引凤计划”。完善教育系统高端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加快人才增量。全面推进名师名校长“双引”计划,探索“一人一策”“一事一议”人才引进机制。到2025年,计划引入市级以上名特优教师20名。

  (六)数智融合工程

  【项目24】数字化改革。按照省、市、区数字化改革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着力构建未来教育“231”智治服务体系,建立面向教育内部管理的智慧教育平台及面向社会的“学在海曙”掌上办平台,积极打造数字教学、数字服务、数字治理类应用场景,形成一个区域教育数据后台。聚焦数字赋能、融合创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数字新技术重塑未来教育新形态。到2025年,争取培育省级数字化创新项目1个、市级数字化创新项目2个。

  【项目25】“它山”云课堂。常态化应用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成功经验,打造“它山”云课堂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推进城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高质量的网络同步和异步教学及培训。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促进数字学习新空间的研究和应用,云课堂的覆盖面达到100%,建立突破时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动性学习和教研的海曙模式。分类分批确定30所学校(幼儿园)开展场景学习实验,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项目26】未来学校。分阶段、有步骤统筹推进未来学校的整体建设,深入实施“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积极推进STEM教育、脑科学、教师智能助手等实验项目。分层推进特色、标准、领航系列“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创建,积极打造“新场景、新课程、新学习、新技术、新流程”等“五新”未来学校样板,努力扩大海曙教育对未来教育探索的全国影响力。到2025年,建成全国“未来学校”先行实验区,建成全国“未来路线图”特色实验学校9所、标准实验学校3所、领航实验学校2所;建成“智慧校园”示范学校30所,打造“未来教室”6个,基于学科和信息化整合的创新实验室100个。

  (七)合作开放工程

  【项目27】结对扶贫。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多种途径对贫困家庭在读子女开展精准帮扶,学校、教师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帮扶计划,建立“一片区一负责人,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常态化、可持续性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地区的教育帮扶工作。

  【项目28】合作办学。加强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吸引国内外一流院校(所)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共建知名大学海曙分校、海曙研究院,打造区域人才集聚的高地。合作共建附属学校,积极引进品牌分校,加快薄弱初中转型提质。加快海曙中学建设,探索市属高中市区共建共管模式,积极引进品牌高中支持海曙中学高起点办学。到2025年,与知名大学共建研究院、教学基地2个以上,引进优质高中1所、教育品牌3个。

  【项目29】国际交流。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序组织学校出境互访、师生交流,推动跨文化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开设项目化课程,建立2个课程实验基地,提升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课。为宁波创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贡献海曙教育力量。

  五、新时代新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提升教育品质作为重要职责,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支持教育发展的职责,按照本规划的部署和要求,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教育事业规划、人力资源配置、教育公共投入等方面形成分工明确、统筹有力的运行机制。

  (二)加大投入保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与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

  (三)完善治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不断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重塑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督导结果运用,确保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对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积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海曙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全面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教育领域重大突发事件部门协同应对机制,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解读:解读《海曙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