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580501134/2022-8220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投资促进中心 发文日期: 2022-12-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m88明升体育网址-海曙区招商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22 13:37 来源:区招商中心 浏览次数:

2022年,招商中心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对区考核目标,以“招强补链”攻坚年、招商引贸专项行动、“招大引强”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产业谋划,多元借势借力,全面优化服务,向党的二十大交出亮丽“成绩单”。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招强补链提能级,产业集聚进一步凸显

一是加快集聚重点项目。聚焦知名跨国企业、行业龙头和央企国企等选址布局,坚持招龙头、引总部、聚链条。推动多个总部落地,扩大头部辐射带动效应。紧盯优势产业发展前沿和优势,全力引进一批“高精尖”项目。围绕海曙区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选好选准细分领域,打造“小而美”产业集群集聚高地。二是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围绕高端引领强链,加大延链式招商力度,创造“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招商引资“链式”效应,引进新能源产业链项目。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打造“研发-制造-销售”全产业链条。三是重点打造产业集群。重点谋划数字产业、新兴科技、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围绕数字产业,引进数字产业集团、区块链数字基建平台等项目。围绕新兴科技,引进海尔集团生态品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等。围绕现代服务业,引进各类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教育生态总部等项目。

(二)围绕招商网络建体系,全领域招商进一步拓展

一是开展“线下+云端”招商。加大赴外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力度,今年以来,组建多支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带队,前往上海、湖北、福建、广东等地开展项目对接,累计对接企业近百家。在“一手抓防控,一手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巧用“云招商”确保项目对接不断档、招商工作不停步。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云模式”洽谈100余次。二是探索“国资+基金”招商。聚焦拟落户海曙区且有投资需求的招商选资项目,以国资为牵引助力项目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紧密对接市区两级基金、工研院基金等,用好基金公司多维度优质资源。三是借力“展会+活动”招商。牵头举办2022海曙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参与举办宁波海曙会客厅政企对接会与投融资沙龙活动,储备一批全国总决赛参赛项目。以宁波海曙“科创中国”赛道明星班、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全球总决赛等活动为契机,实现高质量精准招商。用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海海曙商会-乡贤理事会、进口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平台,积极挖掘信息,扩大招商宣传辐射半径。

(三)围绕助优扶强聚合力,全周期管理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落实用地项目管理。联动资规分局、属地单位,梳理完成可用地块及用地储备项目信息,汇总形成储备项目库,全面掌握企业用地供需情况。协助经信、发改等部门起草标准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落实相关承诺书签订等事宜。积极对接资规、住建、城管等职能部门,持续跟进商服用地情况及进展,协调解决“疑难杂症”,为项目摘地做好前期把关工作。另一方面,优化平台载体运营。理顺甬水商务中心运营机制。明确大厦各主体职责分工并完成确权工作,持续完善后续企业入驻管理办法,及时对接阿里云创新中心运营方,持续跟进在谈项目进展。做好国资平台管理工作。明确楼宇发展定位,根据产业、效益、人才等多维度建立意向企业筛选机制,大力推进楼宇经济聚集发展。对现有存量楼宇进行腾笼换鸟、引优退劣,充分激发楼宇经济活力。

(四)围绕机构改革增质效,全方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推进机构融合发展。主动对接区委编办、区档案馆等部门,做好三定方案、财务合并、档案移交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中心内部制度,逐步理顺工作机制,确保机构改革过程中人员平稳调整,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中心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作风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行发展。贯彻落实“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书记带头宣讲、班子主题讨论、干部思想剖析、党员走亲连心等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和行为实践相结合,促进干部思想和作风双提升。举办招商引资推介能手练兵比武大赛,强化招商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通过以赛促练,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招商队伍。三是做好民生福祉保障。组织全体成员有序参加“红海突击队”志愿者工作,下沉镇(乡)街道参与防疫、防台、文明城市建设活动共计20余次,出动200余人次,派出隔离点行政副点长4人次,转运车长2人次。积极配合81890解决民生诉求,做到2小时内高效率响应、2天内高质量办结。今年以来,共收到民生诉求14件,企业诉求2件,办结率100%。四是深化助企纾困服务。加速惠企政策落地,协同横向区级部门开展政策解读宣讲,为企业“送政”上门。结合海曙区企业区域社会经济贡献程度,推动扶持政策提速兑现。所有政策均通过甬易办平台完成,实现惠企政策一键直达。加强政企校企合作,以“三服务”“千名干部助万企”为抓手,分层分类开展服企工作。搭建校企合作“立交桥”,银企对接“联络员”,破解企业“用工难、引才难、融资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