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励彤 通讯员李晨
孩子在校吃得好不好,近些年越来越受家长关注,甚至成为爸妈们替娃选择学校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近日,新修订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每餐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和班级负责老师与学生同标准共同用餐。
同时,学校食堂实行明厨亮灶,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学校应当建立家长代表对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的现场监督制度。
对于陪餐,老师们有着怎样的体验和看法?这样的模式又能给师生双方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对此,记者走进了部分学校进行了探访。
【全面落实“餐桌共同体”,老师成了学生“饭搭子”】
目前,海曙区中小学正全面推进“同餐同菜同价”工作,学校食堂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开放,取消教职工食堂,做到“同样的饭菜、同样的质量、同样的价格”,同时全面落实学校自助餐工作,自助餐覆盖率达到80%。
记者首先来到宁波市实验小学,中午11时25分,正是学校的午餐时间。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岱告诉记者,教工食堂在半年前就取消了,同步取消了单独的教师打菜窗口,每个班级都在食堂用餐,正、副班主任同步在自己班孩子就坐的区域进行用餐。
502班的班主任茅燕琴刚结束上午教学,来到食堂,和同学们一起排队盛饭。“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我会留心关注一下大家选的菜,毕竟都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会尽量建议大家选择的时候做好荤素搭配,要记得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茅燕琴说,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她也会观察他们对于菜品、口味的感受,及时反馈同学们的需求。
其实,在《条例》修订之前,海曙就已经有不少学校实行“师生同餐”,很多学校的校长都是学生的“饭搭子”。
“我们为办好食堂花了很多心思,其中一条就是行政试吃制度。” 海曙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翟军斌表示,该校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要轮流到学生食堂试吃学生餐,吃了之后要提意见和建议,做好试吃记录,以便改进。这一做法执行已十年有余。翟军斌坦言,当时出发点就是换位体验,“如果我天天在这里吃饭,能吃好吗?如果是我的孩子在吃饭,会希望吃到什么样的饭菜呢?”
此外,从2013年起,海曙外国语学校就曾推行家长自愿报名做义工,每天轮流参与食堂的管理。相应的职责是监督检查原材料采购是否正规,食堂是否卫生,食材是否新鲜等,通过亲自体验来评价食堂工作并提出建议。记者了解到,餐厅里设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若显示“大笑”,证明这里的食品安全状况为优秀,电子化“透明厨房”可让就餐人员清晰地看到切配、烹饪、面点制作等环节。
在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为了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和膳食均衡,该校自2019年起,便实行校长“随餐制”。在学生食堂餐厅一隅,设置了一个校长餐位,与其他七位同学一桌,一起自助取餐、进餐并光盘。班级的正副班主任轮流管理学生午餐,和学生一起坐在餐厅吃饭,则是华天小学每天的惯例。
【老师陪餐怎么陪?学生家长如何看?】
老师和学生同吃“一锅饭”,事实上就形成了“餐桌共同体”的关系,两者的风险是共同承担的,这也倒逼着众多老师和学校管理者更加关注校园餐饮质量,共同守护起“舌尖”上的安全。
那么,老师、学生、家长们都有着怎样的体验和看法?
古林镇中心小学周金晶老师表示,取消教职工食堂反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师生“同餐同菜同价”,不仅意味着物质资源的平等分配,更代表着精神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不少老师们看来,这种“平等味”,也是最大的“安全味”,在这个“餐桌共同体”中,师生不再是简单的就餐者,而是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的伙伴。
章水镇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吴碧波则认为,陪餐制度的实施让他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在陪餐过程中,我尤为关注孩子们使用餐具的细节,这是培养其自理能力与良好生活习惯的细微之处。在餐桌上,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孩子们的自然状态,了解他们的饮食偏好与情绪变化,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让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同时,孩子们也在与老师的共进午餐中学会了尊重食物、珍惜粮食,以及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海曙外国语学校家长钟先生表示,老师和学生一起用餐,这个做法他很认同。“首先卫生情况肯定更有保障了,我们作为家长更放心,而且还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其实不仅老师,校长也要加入进来,最好能开个慢直播,让家长直观感受食堂的品质。”
家长姜先生则认为,师生同餐是一件值得肯定但不容易坚持实施的事情。“我女儿放学回家,我经常会问她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饭菜,作为父母,我们主要是想知道她是否吃好吃饱。”姜先生说,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的现场监督。“希望好的举措不要流于表面,坚持下去,不断改进,让孩子们都能更好地就餐,更好地成长。”
在采访中,宁波市实验小学学生王梓睿主动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就餐体验。“每天来吃饭都很开心,我很喜欢在这里‘蹲’老师,边吃饭可以边和老师聊聊生活和未来的想法。吃饭时候,老师还会教我们餐桌礼仪。”
师生在共同的用餐环境中,品尝着相同的菜肴,体验着相同的价格带来的消费公平,这无疑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在这个“餐桌共同体”中,师生不再是简单的就餐者,而是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的伙伴。
【校园食安不止陪餐,需时刻保有源头思维】
虽然家长对“校园陪餐”早已不陌生。但公众,尤其是家长对“陪餐沦为形式”的担忧却一直未曾减少,大家的焦点主要还是集中在,校园食品安全是否真的全方位防范到位了?
带着大家的的困惑,记者也采访了相关部门。
“家长的顾虑很清楚,无论谁去陪餐,关键是陪餐者要有食品安全源头思维。”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所谓食品安全源头思维,就是要确保从食品生产的源头开始,再到验收、生产、加工、存储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好全程监控、严格管理、及时复盘。陪餐者只有带着这一源头思维去陪餐,才会在陪餐前主动去关注采购的食材从哪里来,品质怎么样。
早在2018年,海曙区就成立了教育综合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采购定点单位、集中配菜和配餐单位等入围招投标和对食堂的管理和监督。依托该中心,海曙区教育局对学校食堂的原材料、粮油等实行公开统一招标。
当前,全区粮油集中配送已覆盖到城乡每一所公办学校(幼儿园)。在加强原材料、粮油配送单位的管理中,海曙区教育局严格资质审查、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健全食材全链追溯体系,对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加工制作、配送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已实现食材全链追溯,追溯信息准确率达到100%。同时,学校也制定了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此外,依托浙江省首创的“四色码”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海曙区也探索了学校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路径。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归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39个风险项目的110个细分指标,动态赋予学校食堂红、黄、蓝、绿“四色码”,以此对学校进行提醒、监管。
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叶伟杰告诉记者:“学校的食堂每个月进行一个赋分打码,然后进行分类监管,倒逼学校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月度风险连续两次是蓝码的,在第二次评定蓝码的当月,我们要对学校食堂开展一次在线监测;如果是黄码,在评定黄码的当月对学校食堂开展一次在线监测;如果是红码,就要对学校食堂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在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的食堂后厨,记者前脚刚刚迈入后厨大门,警报声便立即响了起来。学校副校长丁叁斌告诉记者,这是学校正在应用的“浙江校园食安在线”系统中的一项功能,一旦发现陌生人进入或有员工违规操作,AI抓拍就会联动现场语音播报示警,并在APP上通知相关责任人立即处置,消除风险,而这些功能都会与“四色码”的打分相关联,“比如,没有戴口罩、戴工帽,摄像头能够抓拍,AI进行识别,不用人工干预,然后就会进行语音播报,现场提醒。”校园食堂防治鼠患一直是校园食品安全的难点问题,在学校的后厨,各类防鼠装置也被纳入了智慧监管的范畴。
除了市场监管局和学校,通过“浙江校园食安在线”系统,家长们也同样可以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通过扫描相关二维码,家长们不仅能够看到校园食堂后厨的实时情况,还可以在系统中看到食堂菜单、原材料采购信息等,同时可以留言提出对学校食堂的建议,让校园食品安全更透明、更放心。
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让陪餐制别化作一阵风过去,就更需要时刻树立食安源头思维,让陪餐制进化为完善、长效、科学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同时,要赋予每位陪餐人员相同的权利,哪怕是普通教师、家长来陪餐,也应允许他们过问校园食品安全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如此才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才能让陪餐人员敢于把每一个疑问一究到底,需要甚至鼓励陪餐人员都能有这种吹毛求疵的责任心,才有助于时刻绷紧校园食安这根弦。